in2 home 北歐美學
沙發推薦怎麼選?家具挑選該注意?從家具到小物,一次搞定居家佈置的質感公式!北歐家具推薦|台北北歐家具|台中北歐家具|高雄北歐家具

沙發推薦怎麼選?家具挑選該注意?從家具到小物,一次搞定居家佈置的質感公式!北歐家具推薦|台北北歐家具|台中北歐家具|高雄北歐家具

Sep 15. 2025

從家具到小物,一次搞定居家佈置的質感公式:台北北歐家具|台中北歐家具|高雄北歐家具

家,是每個人的畫布
家具像是畫布的底色,小物(植栽、地毯、抱枕、掛畫)則是調色與點綴
想讓家看起來有質感、有層次、舒適又有風格,不一定要大改裝,只要抓住幾個公式 + 重點搭配,就能讓整體快變樣
這篇文章要帶你從家具開始,一路到小物,掌握那條質感公式


一、風格定位與功能需求先確定

在你選家具、小物之前,先回答以下的問題:

  • 你喜歡哪種風格? 是北歐極簡、日式禪風、鄉村風、現代工業,還是混搭?

  • 空間用途為何? 客廳是看電視/家庭聚會為主,還是閱讀/待人聊天?臥室是睡眠+工作/放鬆用?

  • 空間條件如何? 坪數大小、窗戶與採光、天花板高度、地面與牆壁顏色、地板材質(木頭、瓷磚、大理石等)、通風/照明狀況。

  • 預算範圍與維護能力:你願意 invest(花費時間/錢)在家具與軟裝上多少?喜歡換來換去 / 喜歡耐用/好清理。

這些先決條件會決定家具與小物應該怎麼挑、怎麼佈局、怎麼搭顏色與材質。


二、家具=定調基底

家具是空間的大塊頭,是你的質感公式裡最穩定、最不常換動的部分。

1. 家具種類與選材

  •  

    主家具:沙發、床、餐桌椅、茶几、收納大櫃(衣櫃、書櫃、電視櫃等)。

  • 材質:實木(或仿實木)、金屬、玻璃、皮革/布面/麻織布。天然材質通常給人溫暖質感;金屬、玻璃給人現代/冷冽感。

  • 顏色:家具通常選中性色(灰、米、木色、白、黑等),這樣比較容易搭配小物。或是有特色的家具可以作為跳色,但要控制量與位置。

2. 尺寸與比例

  • 家具尺寸要配空間大小:太大會壓迫感,太小看起來空虛。

  • 高度/深度要考慮動線與脖子/視線位置,比如沙發高度與桌子高度的搭配。

  • 大件家具安排位置(沙發對電視/窗戶/門的位置、床頭背景牆、餐桌與椅子的距離等),確保使用方便。

3. 色彩與風格一致性

家具之間如果風格差太多,空間會雜亂。可以選一至兩種主風格/主色系作為基調。例如木頭+淺灰+奶油白;或是黑色金屬+深色木+紋理布料。


三、小物點睛:植栽、地毯、抱枕、掛畫的挑選與功能

下面這幾類小物,是家具定調後提升質感/氛圍的關鍵。搭得好能讓整體瞬間升級。
 

小物 功能與效果 挑選要點/搭配公式
植栽 • 引入自然氣息,讓空間更生動、更有生命力。
• 視覺高度/層次增加:高矮搭配可以拉長空間、填補高空白牆或角落。
• 改善空氣/心理效益:綠色植物有助於放鬆、調節空氣濕度(但要挑對植物)。
• 光照條件:日照強/弱決定你選耐陰/耐曬植物。
• 植物大小與盆器風格:大型植栽常放地上或角落;桌上/架上用小型植栽。盆器材質要與家具材質/整體風格呼應(陶盆、白瓷、金屬、藤編等)。
• 維護難易度:如果常常出差或懶得澆水,就選多肉植物、空氣草或耐陰植物。
• 色彩搭配:葉子顏色可以是純綠、深綠、斑葉、藍/灰綠,有變化。盆栽的顏色也能成為整體色調的一部份。
地毯 • 視覺上的地面基底,定義空間邊界(例如把客廳/沙發區域拉出來)。
• 程度調整氛圍:厚地毯讓空間感溫暖、舒適;薄或者平織地毯比較低調/現代。
• 顏色/花紋對比可做跳色或呼應家具。
• 大小選擇:地毯要比家具群(如沙發+茶几)略大,讓家具腳都在地毯上,這樣看起來統一。太小會讓家具懸空感強。
• 材質選擇:羊毛、棉、聚酯纖維、藤/草編、混紡等,看耐用性(踩踏頻率高/清洗難易)與舒適度(腳感、厚度、保暖性)
• 顏色與圖案:可以是中性色+細緻圖案,或簡約線條;若家具/牆面已經很多圖案,就選簡單款;若家具單調,就可選有特色的圖案或色彩跳色。
• 季節變化:薄地毯/冷色調適合夏天,厚地毯/暖色系適合冬天。
抱枕/織品 • 改變家具(尤其是沙發/椅子)視覺焦點與舒適度。
• 色彩與圖案跳接角色:可以讓一兩個抱枕跳色或圖案,使空間更有層次。
• 材質與觸感:毛絨/羊毛/絨布/麻布等,會讓空間觸感更豐富。
• 大小與數量:大抱枕+中抱枕+小抱枕做搭配,但避免過多。通常 2-3 個主色抱枕 + 1 個跳色/花紋款就足夠。
• 色彩呼應:抱枕的顏色要與家具/地毯/牆面的色調有關聯,可做呼應或對比。
• 材質混搭:布料與布料之間、布料與其他材質(木頭、金屬、皮革)之間要有質感差異但不衝突。
• 可換式設計:抱枕套好換比較好,四季或心情可以換不同抱枕來更新整體感。
掛畫/牆面飾品 • 增加牆面的視覺焦點與故事感。空白牆容易讓人覺得「少了什麼」。
• 調整空間比例:如果覺得牆壁太高或太空,可以用掛畫/裝飾來填補視線。
• 增添個性:掛畫或藝術品可以反映住人的品味/興趣/文化喜好。
• 高度與對齊:一般會建議掛畫中心在視線高度或稍偏上(約離地面 150-160 公分左右,但要看天花板高度)。若多幅畫排列,要注意間距與水平/垂直對齊。
• 大小比例:掛畫不要比家具太小(例如沙發後方一點畫,畫太小會被家具掩蓋視覺效果),也不要過大壓迫整面牆。
• 框架與顏色材質:畫框顏色、材質要與家具/地板/金屬件呼應。
• 圖案風格與主題:抽象/具象/插畫/照片/版畫等,和整體風格要一致或有意的對比。可以用掛畫做跳色或連結家具/植栽/地毯的色調。

 

 


 

四、整體搭配公式:色彩、層次、比例、呼吸感

要把家具+小物做出整體一致又有層次感的佈置,下面這些「公式」+技巧是很多設計師/佈置高手常用而且有效的。

  1. 60-30-10 色彩比例法

    • 主色佔約 60%(通常家具、大牆、地板)

    • 次色佔約 30%(輔助家具、小型傢具、窗簾或大地毯)

    • 點綴色佔約 10%(抱枕、小飾品、畫作中某些細節或植栽葉色)
      這樣色彩分配不會太跳,視覺平衡也好。

  2. 材質/質地對比法

    • 光滑 vs 粗糙/鏡面 vs 啞面

    • 軟布料 vs 硬材料(木、金屬、皮革)

    • 自然材質 vs 人造材質
      透過對比,空間會有豐富質感,不會單調。

  3. 層次感與高度變化

    • 家具高度不一:矮茶几、高書櫃/背景牆、邊桌等。

    • 小物高度錯落:植栽有高有低,掛畫水平/垂直排列,抱枕錯開高度與深度。

    • 空間縱深層次:家具擺放要有呼吸空間,不要緊緊貼牆/貼窗。

  4. 留白/空間呼吸感

    • 家具與牆之間、家具群之間要有空間,不要全塞滿。

    • 空白牆面可以剩一部分給掛畫或裝飾品,有時空白本身就是設計感的一環。

    • 地板、牆面、天花板的原色(或簡約色)保留為背景,中間穿插家具與小物。

  5. 動線+光線

    • 家具擺放需考慮日常走動動線的順暢性,不要因為看好看而讓通道變難走。

    • 自然光與人造光對小物材質/色彩影響很大:光線強弱會改變色彩感、材質反光/陰影。多看真實光線下的效果。

  6. 重點焦點 (Focal Point)

    • 每個區域至少一個視覺焦點:可能是特色家具/掛畫/大片窗景/大型植栽/造型地毯。

    • 焦點之外的東西要輔助,不搶焦點,但要呼應。


五、家具+小物佈局步驟

下面是一個可以跟著做的流程,從家具選擇到小物佈置,一步步落實,使空間有整體質感。
 

做什麼 注意事項  
1. 建立風格 mood board 收集你喜歡的室內照、家具材質、顏色、裝飾品、小物品等,看看哪些元素反覆出現。決定主風格與色調。 不要一次收很多太雜的;限定在 2-3 風格範圍內比混亂來得好。
2. 選定大件家具/基底家具 沙發/床/餐桌/主櫃等先選好,這些是佈置的骨架。選材質、顏色、線條簡潔或華麗。 考量空間尺寸、天花板高度、門窗位置、光線。
3. 確定主色與輔助色 使用 60-30-10 色彩法決定主色(家具與牆或地)、輔助色(次家具/窗簾/大地毯)、跳色(小物/抱枕/藝術品)。 跳色不要太多/太搶戲,要有呼應。
4. 安排硬裝與家具佈局 先佈置家具,確定動線與空間留白。家具間距/與牆距/家具群與空曠處比例。 移動家具多試位置,別一次定位就固定。
5. 加入地毯定位區域 地毯下家具腳,定義區域(如沙發區/閱讀角落)。 大小要夠;材質要考慮使用頻率與清洗方便性。
6. 選植栽,安排高度與位置 高植栽放角落/地面;中小型植栽擺在邊桌/架子上;考慮日光/光線強度。 不要擋窗或遮光;水/澆水維護簡單為佳。
7. 抱枕與織品搭配 抱枕+靠枕+披毯,可以在沙發/椅子上;選材質/花紋/色彩跳一下,但不要亂。 看布料耐磨性與清潔性。冬暖夏涼考量。
8. 增掛畫作/牆面藝術 + 配件點綴 掛畫置中或與家具搭配。配件如花瓶、小雕塑、框架鏡子等要呼應整體風格。 掛畫間距與高度要好看;少即是多。
9. 最後檢視整體比例與動線/視覺焦點 從門口/空間入口處看整體是否協調,有沒有一眼就被某樣東西吸引、是否視線中有空白或雜亂。 可以拍照比對;晚上光線開燈也看一遍效果。

六、實例解析 

以下是虛擬+常見錯誤+正確應對方式的對比
 

情況 錯誤版 正確/建議改善版
客廳家具擺放 + 地毯 沙發+茶几+電視櫃都買了,但地毯太小,只鋪在茶几下,看起來家具腳懸空、地板空曠,空間感不統一。 選地毯稍大,使沙發前腳與茶几腳都踩在上面,這樣地毯把家具群聚合起來,看起來統一與溫馨。
抱枕 &織品 沙發上一堆抱枕,但完全相同色調+材質,或是花柄太亂與其他圖案衝突,視覺亂。 抱枕中選 2-3 主色+ 1 個跳色或少量圖案;材質混搭(例如一個絨布、一個麻布、一個有織紋)增加層次。
掛畫與家具比例 掛畫過低或過高,畫框太小或畫太多幅但排列亂,或者尺寸太大擠牆或遮窗。 掛畫中心與沙發背後的牆面高度協調;若多幅排列,要有一定間距與對齊;畫框風格與家具風格/顏色呼應。
植栽挑選擇與擺放 選擇不耐陰植物放在沒有窗的角落 → 枝葉枯掉/變黃;或盆器風格與家具完全不搭。 先看光照、選耐陰植物或配置人工光;盆器材質/顏色與家具或小物呼應。

 


七、小技巧與提升質感的細節
(那些讓人覺得「有質感但不知道為什麼」的點)

這些常被忽略,但其實差別很大:

  • 邊桌/邊櫃高度一致性:邊桌或茶几與沙發搭配時,高度差不要太誇張,最好讓手自然放下或拿東西方便。

  • 燈光層次:主燈→落地燈/檯燈/壁燈搭配;光源要柔和且有調整空間(可開/關/調強弱),有時燈光的顏色也會影響家具與小物看起來的顏色感。

  • 材質的觸感對比:硬材料冷/滑(玻璃、金屬、皮),軟材料暖/粗(織物、羊毛、棉、麻)。混合但不要過多。

  • 紋理方向導引視線:木紋、織物紋理、壁板或地板紋理可以用來導引視線或讓空間感延伸。

  • 細節配件的層次:例如在茶几或邊桌上,3 個裝飾品組合 (Rule of Three) 常比一堆散亂擺設好看而有秩序。擺放高低錯落有長短差異。

  • 季節與更換感:換抱枕套、換地毯/披毯、換小盆栽或花藝等,比換大家具成本低又能給空間更新感/新鮮感。


八、總結公式 + checklist(你可以截圖出來用)

最後把這整篇文章的重點總結成一條公式+佈置檢查清單,方便你或讀者實際操作。

質感公式(可套用每個區域)

家具(基底)+ 配色一致主色/輔色 →
層次材質對比 + 視覺焦點 → 小物點綴(地毯/植栽/抱枕/掛畫)→
留白與動線/光線控制 = 高質感居家氛圍

 

佈置檢查清單
 

項目 已做/注意到嗎?
家具風格是否與整體風格一致?(線條/材質/色調)
家具尺寸是否與空間搭配/動線是否流暢?
主色 / 輔色 /跳色是否有分配(60-30-10)?
地毯大小與材質是否適配,家具是否在地毯上群聚?
植栽是否放在合適光線位置?大小與盆器是否搭調?
抱枕數量/材質/色彩搭配是否有層次與呼應?
掛畫位置/尺寸/主題/框架與牆面/家具呼應嗎?
留白與空間呼吸感是否足夠?空間不要太擁擠/雜亂。
燈光是否有層次/調光/兼顧美觀與實用?
色彩與材質細節對比是否足夠但不突兀?



如果正在找家具的你!歡迎前往in2home北中南門市參觀體驗
現場會有傢配師 給予專業的建議協助您找到合適您的沙發,餐桌,電視櫃等家具
點此預約現場參觀!